暨国际学校联展
(北京站)
地点 :北京富力万丽酒店三层宴会厅
(深圳站)
地点 :深圳中洲万豪酒店三层大宴会厅
(上海站)
(天津站)
地点 :天津四季酒店三层宴会厅
(苏州站)
地点 :苏州洲际酒店二层
(广州站)
地点 :广州四季酒店五层玛瑙厅
政策是风向标,对教育决策的影响最为深远,比如说留学政策影响到了中国家长基础教育的选择,有点像蝴蝶效应,但是时间成本教育的时间成本则是家长最为在意的要素。 在这里面我要说一下教育的目标。教育的目标变了,并不是说你要不要去留学,而是说短期的这个教育目标,你是不是需要一个标化的成绩,还是希望孩子在某一段时间里可以个性化的成长。
未来的社会存在很多的变化,那我们怎么样帮孩子从小能够应对这种变化,包括我们怎么样选择适合孩子的教育,还有就是家校共育,目前也是一个热门话题,因为家长也特别关注,即怎么样配合学校把孩子的教育做得更好,学校也在研究怎么样和家长共同配合,帮助孩子走好在学校学习的这个历程。
孩子选择了出国留学这条赛道的话,高中三年的课程都是非常重要的,因为大学的录取是看高中三年级成绩,海外大学和中国高校完全不一样,我们大部分孩子考中国的大学,看的就是最后的高考成绩,只要他高考考出最好的成绩,他就能进入自己想去的大学,但是如果走留学这条赛道的话,高一、高二、高三甚至初三的成绩都非常的重要,这就是意味着孩子在高中选择的这个课程要能够确保他这三年能拿到好成绩。
在国际教育的环境下,培养能够走上国际交流平台,用本民族声音进行自我表达的未来人才。这样的人才很难得,而王府学校一直致力于培养的就是具备国际视野和全球竞争力的复合型精英领袖人才,是当代中国的青年外交官,他不一定要从事外交外事工作,但他要具备用自己的母语进行自我表达,并用第二外语或多语在更广阔的国际舞台上为中国发声的能力。
我们2021届的52个同学,其中有四位同学拿到了剑桥大学的面试通知。另外,这是我们截止到3月19日去到英国最好的五所学校的一个预录取通知。我倒不是说非常强调你是帝国理工还是伦敦大学学院,我特别想跟大家分享的是这些专业。在领科北京我们一直以来倡导给学生和家长的综合排名虽然重要,但是相较于专业来讲,我们更加要求我们的孩子以专业导向为主。
家长在择校,在孩子教育上我们共同的挑战是什么?我自己总结,走向卓越的一个方程式,作为干货分享给大家,是怎么样的一个方程式呢?一个是文理双优化,标化的双优,世界级的活动,研究项目,独特经历,才艺素养,策略选择专业。这是我过去十年来能够把学生送进世界一流大学我自己总结的经验。
新英才培养的学生是愿爱世界,身心健雅、终身学习、跨界交流、善于决策、勇于创新,服务中国,心系天下。我们培养的孩子要让他们能够走得出去,而且站在国际的舞台上要充满自信,当然更要能够回得来。因为现在大家能够更清楚的认识到,中国的实力,中国在世界上的地位不容忽视,所以我们各位家长选择国际学校,选择孩子所读的学校的时候,一定要有自己清醒的认识。s
学习目标分为三个层级,包括:学科目标,比如相关的一些知识技能,认知层面的。包括:个人的目标,比如探究能力,沟通能力,合作能力等等,探究主题通常是需要小组协作的,通常需要一段的时间周期来完成。还包括:国际意识学习目标,比如:我们可以看一个具体的小主题,Who Am I?我是谁?在这样一个主题下,学生在具体实施的时候,他会结合不同的学科进行主题探究。他在艺术方面,可能会进行自己的一个自画像,他会去考虑自己有什么样的外貌特征。从自然科学的角度,他可能会去探究身体机能是如何运作的。
STEAM项目,通过全球的校园平台,可以让我们的学生和美国麻省理工学院的教授进行对话,在大学教授的指引下去做各方面的STEAM课程,当然我们也把STEAM课程纳入到我们整个课程体系,孩子从一年级到十一年级都会学习这方面的课程,还有和联合国儿童基金会的合作,通过我们设计一些主题,展开校园的讨论,从而了解到不同国家孩子们对于同一个话题的思路想法,培养孩子们全球化视野。
在世界范围内选择大学,而不是在中国范围内选择大学。我跟岳老师比较起来,即便我48岁的年龄在学历上比我依然比不上岳老师,因为岳老师很年轻。我是北外毕业,因为1992年上大学,清华北大的学生都要去石家庄军训一年,我们四中很多同学都没有选择北大,于是我们都去了对外经贸大学、北外、外交学院,48岁当我回头看的时候,这可能是让我最遗憾的,因为毕竟是四中毕业,考北大的几率是非常非常大的。人们都看的是岳老师是宾大沃顿商学院,那是我们俞敏洪老师大姑娘老师的校友。所以在世界范围内选择大学,还是要靠简历,一辈子简历跟着你。
努力地去打破各种障碍,我起了一个名字,叫做"组织的行政便利"。什么叫组织行政便利呢?很多时候,学校在做一个决定的时候,它的出发点往往不是说这个到底对学生好还是不好,还是说这个决策或者这种措施方不方便管理?这叫组织行政便利。而这个恰恰是非常阻碍一个学校真正的去做教育实践的一个很大的思维障碍,这叫组织和行政便利。因为你总是强调组织和行政便利,最后老师就没有任何创造力。
为基于对学习者的研究,我们强调探究式的学习。探究式的学习就是为了激发孩子们的好奇心,为了能够发展他自己的技能,培养孩子成为一个终身学习者。探究一方面是强调体验式教学,就像我刚才举的那个例子,我们如何把抽象的东西能够用具像的方式,让孩子看得到,它是怎样的一种原理过程,给孩子们创造一种真实的情景,让他们可以看得到,摸得到。
我们的孩子在现在的学校里苦不堪言,如果到你们学校里来,你们是个国际化学校,是不是能给我孩子一个更轻松、更快乐的生长环境?能不能让他有一个很好的前程?或者另外一个极端,我们孩子在原来学校很好,我觉得北清附交没有问题,但是我觉得我们孩子最低是牛津、剑桥学校的材料,请问你们能不能让他上更好的学校?我把这一大类问题,归结为名娃上名校,苦娃找出路。
二十一世纪学校是以学生为中心,我们学校的舞台,包括讲台都是为学生设计的。我们看到今天为大家分享的第一位同学是陈哲远同学,他是今年毕业,已经收获了英国牛津大学、美国弗吉尼亚大学的录取,还有一批世界名校的录取,大家通过他的介绍,可以看到,他在学科方面,尤其是理科方面的学术素养是非常高的,所以他也会偏重于学术方面跟大家分享。
致知作为一所新学校,最大的特色就是"天赋教育"。天赋教育本身在我们学校理解,是我们的每一个学生都是有自己独特的天赋,我们如何帮助每一个学生去发展他们的天赋行为和形成自己天赋的能力。这是致知学校在北京、在全国的国际教育行业里,希望可以引领的一个全新领域。在致知学校无论是社会情感学习技能真的培养,还是学生的天赋行为的教育,我们都是基于引进美国研究非常严谨的,富有几十年的实践经验的项目进行实施的。我们负责任引进的这样一个项目最根本的逻辑,就是既是有科学研究为基础,同时还有几十年的实践经验的总结。
教育的道路就是要提升孩子的竞争优势,提升孩子心灵的美好,怎么提升?要理解未来是个什么社会,未来是一个智能和服务型的社会,结果你非要去搞一个死记硬背的知识,有用吗?你背得过计算机背得过手机吗?你背得过网站、数据库?不可能,所以未来是一个智能服务型社会,你必须要学会创新,无论你喜不喜欢,只能创新。
有了这样一个目标,你要给他规划十二年一贯制,走好每一步,就能被世界名校看到,而不是在一年级就关注分数,习大大都讲了不能只关注分数,我们都知道放长线钓大鱼,但是现在很多家长等不及,所以把孩子一直逼到厌学为止。我不知道你的孩子如果上到中学的时候是一种什么样的身心健康,我跟你说厌学的孩子,有很多人学习成绩特别特别好,不只厌学,他妈妈跟我说,他都厌世,他都不想活了。
社会资讯越来越发达,我们一定要找到自己人生的根儿,这个无外乎就是音乐跟体育,就是给你身心健康,这两件事最重要了。几位校长都讲了,成绩不重要,但是你给他设的目标是什么,这也是压力,也是焦虑的源头。所以我觉得现在最重要是的培养孩子的创造力、团队精神、自律,还有沟通能力。我们音乐学院毕业的孩子们,有几个已经转行经商,现在都经营的非常优秀。因为音乐培养了他们各方面的综合能力,所以在各行各业他们都会发展的很好。
多样化的活动和竞赛,这都是我们海嘉的孩子,大家可以看到国际化程度很高,而且我们活动比较丰富多彩。这里面我想说的是,其实活动和竞赛都不讲究多样化,只讲究一件事,叫深度、深度、深度!我们海嘉今年有一个孩子被南加大录取了,因为什么?因为他是北京市高尔夫专业队的队员,他从3岁接触高尔夫,5岁开始练球,至今已经有13年的球龄。就是因为他在高尔夫领域有着超常的发挥,超越同龄人的水平。所以不要盲目的让孩子参加各种竞赛各种活动,不是的,要看的是深度,因为深度能够体现什么?能够体现一个孩子在这个方面的天赋,以及他坚持某一项运动的耐力和实力。
公立国际部跟私立国际校,我去哪一个我能获得一个更好的录取结果,我不知道这个问题是不是大家心中的一个问题。我想上公立国际部,但是公立国际部也要中考,中考很累。现在中考已经调整了,有两门包括生物科目放到初二下学期,对不对?我想要去私立国际校,我走一贯制,不要经历中考的折磨,但是私立国际校的录取的结果没有公立学校那么好,包括大名鼎鼎的鼎时,不就是因为差不多交了40万一年,发现录取结果还不如交12万一年的国际部。怎么去看?第一从录取的结果来看,公立的国际部更好,但是我个人并不认为,是因为他的加工能力更强,我能看得上的公立国际部只有北师大实验,确实做的比较好。